“一人住院,全家忙得團團轉”,這是大多數患者住院、家人陪護的真實寫照。
一邊是護士配置缺口嚴重,難以滿足患者需要;一邊是家屬為了陪護患者,工作生活兩頭累。兩難之下,無陪護病房作為一種創新醫療服務模式,逐步走進大眾視野,引起關注。
無陪護病房,是指由接受過專業培訓的醫療護理員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生活照護服務,實現無家屬陪護。2010年以來,我國開始推行無陪護病房試點,湖南、福建、浙江等地的多家醫院都推出了無陪護病房。
從實踐來看,這一醫療服務模式能否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照護需求?在全國推廣會面臨哪些挑戰?近日,記者走進湖南省長沙市第四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無陪護病房,一舞蹈場地探究竟。
既陪又護 緩解家屬壓力
“一住院,就要麻煩女兒,看著她耽誤工作,甚至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我心里總過意不去。”今年76歲的舒奶奶,常年受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困擾,住院對她來說和忍受病痛一樣難受。
為了破解家屬陪護難題,早在2010年,長沙市第四醫院就在全省率先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十幾年來積累了不少新經驗和好口碑。最近,舒奶奶又一次住院,決定試一試。
胡春瓊是舒奶奶的生活護理員,每天早上7點為她洗臉、擦身,幫助她吃早飯、吃藥,時不時還與她扯扯家常、聊聊天,一天12小時的護理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到了小樹屋夜間,會有另一名生活護理員全程值守,實現全天候陪護。“比我女兒照顧得還精心。”舒奶奶很滿意。
“無陪護病房首先要解決的,是患者家屬對陪護工作的信任問題。”長沙市第四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潔芳說。
王奶奶是一位糖尿病并發癥腦梗塞癱瘓患者,需要全天候護理,看著她的女兒忙前忙后,身心憔悴,李潔芳向她推薦了醫院的無陪護病房。
“王奶奶的女兒一開始持懷疑態度。”李潔芳回憶,但幾天后,她看到醫護人員對老人的貼心照護、用心治療,擔心也變成了放心。
李潔芳對記者說,家屬的擔心是正常的。以前,家屬自主聘請的護工大多來自第三方護工企業、家政公司或者為個體護工,不但陪護費用高,專業性和責任感也很難得到保障,甚至出九宮格現過在護理時間睡覺或玩手機的現象。
“為了提升陪護質量,我們在與第三方公司達成合作的同時,加強了對護理員的監督管理和考核考評工作。”長沙市第四醫院護理部主任李永恒介紹,目前醫院形成了第三方、臨床科室和護理部共同組成的三級管理體系,落實了責任護士的監督機制,加強了護理員的再培訓制度,不僅讓這支護理隊伍更加專業化,而且增強了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一開始,護理員的水平參差不齊,經過兩個月的‘一對一’培訓,基本技能熟練了,專項技能也跟上來了。”長瑜伽場地沙市第四醫院副護士長胡蘭帶著護理員進入病房,手把手教技術。
長沙市第四醫院還通過實施標準化管理制度和流程,評估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確定患者照護等級。在護士指導下,護理員協助護士,分工合作,為不同照護等級的患者提供精準專業的照護服務。
入住無陪護病房,怎么收費也是患者關心的問題。長沙市第四醫院投入專項資金,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王奶奶女兒說:“每天只花15到20元就能享受專業的護理服務,省心又省錢。”
據了解,目前長沙市第四醫院已配備了200多名專職護理人員,服務于除兒科之外的所有科室,無陪護病房病人滿意度達98%以上。
共享空間專業服務 守護生命健康
正是晌午,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病區無陪護病房,幾位患者剛剛入睡,護士們也放輕了腳步。
心血管外科病區的患者大多剛從ICU(重癥加強護理病房)轉移過來,對專業陪護需求較高。
“部分患者為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這是外科急癥,要時刻注意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以及尿量等,任聚會何一個疏漏,都可能影響病情。”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一病區護士長董阿蘭對記者說。
“在2020年5月以前,患者還需要依賴家屬或者聘請護工照護。但因為家屬和護工往往不了解針對專科的專業護理方法,根本無從下手,一遇到問題就只能喊護士。”董阿蘭說。
為了降低護士的非護理工作負擔,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與第三方公司協調固定了十幾名護理員。同時,結合科室特點,對他們進行為期3個月的專科護理技能升級培訓。“臨床醫護人員給予的指導,會更有操作性。”董阿蘭護士團隊全程參與課程講授,還自拍自制了系列教學視頻,對護理員進行清潔照護、飲食照護、協助翻身等方面的指導。
護理員的專業化可以讓護士回歸本位工作,更加關注病情。心腦血管疾病復發率高、并發癥多,醫護人員經常要面對心臟驟停等急性突發事件。當生活護理的責任被護理員有效分擔,護士就可以騰出更多精力,配合醫生進行病情后期治療方面的管理。護理員、護士、醫生各司其職,病房內秩序井然。
在心血管外科做了4年護理員的楊玉華告訴記者:“無陪護病房開設前,我是接患者和家屬的單子,經常這周在內科,下周在外科,對患者情況不熟悉,對各科室病區的專業技能也不熟練。”如今,相對固定在心血管外科,對每位患者的治療情況、飲食起居,她都心中有數。
四年來,心血管外科病區的無陪護病房收獲了不少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和感謝。基于已有經驗,能否將無陪護模式逐步在全院鋪開,把關注人群從重病患者擴展到普通患者?
該院受訪醫生坦言,經驗不能完全照搬。不同科室的患者,對專業護理的需求和接受度不同。要想滿足患者多樣化的陪護需求尚需時日。此外,成本投入多、綜合管理難度大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推廣落地 邊探索邊完善
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無陪護病房受到越來越多患者及家屬的支持和青睞,也確實有助于減輕家屬的陪護負擔,但這一醫療服務模式能否在全國范圍推廣?不少專家表示,從現階段多家醫院的試點實踐來看,進一步推廣仍面臨一些挑戰。
李永恒坦言:“高水平的護理人才仍然緊缺。”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理團隊是醫院醫務人員的一支主力軍,也是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要力量。然而現實中,工作強度大、職業認可度不高等問題困擾著這一群體,導致護理人員流動性較大、護理技能參差不齊。
從醫院層面如何促進護理隊伍穩定發展?李永恒認為,醫院是擁有最多可供使用的護工培訓資源的平臺,包括教師、場地和實踐場所,醫院要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助力填補人才缺口。目前,長沙市第四醫院制定了每月培訓計劃,建立了崗中繼續教育制度,護理員管理專干和全體護理員均參加培訓。“針對經驗豐富、業務水平較強的護理員,我們在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后,將頒發行業認可的‘醫療護理員培訓合格證’,這既是對他們職業技能的一種認可,也是他們晉升分享發展的‘敲門磚’。”李永恒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人們對“無陪護”的接受度還有待加強。有些患者及其家屬認為,住院需要家人的陪護,照護生病的親人是情感的體現。長沙市第四醫院護士長李娜對此特別提出:“‘無陪護’并不意味著家屬退出,也不是要讓親情缺席。家屬可以在探視時間內陪伴患者,畢竟親人的精神慰藉是外人無法替代的。”
有專家認為,是否入住無陪護病房,要尊重患者和家屬的意愿。比如,醫院可以設立一定比例的無陪護病房,供有需要的患者及其家屬選擇。在一定時期內,它應該是一種補充性的服務選擇,而不宜成為所有患者的必選項。
記者了解到,推行無陪護病房,能否實現收支平衡也是目前部分醫院關注的問題。受訪對象建議,適當增加政府資金支持,以緩解因護理人員成本增加帶來的醫療機構運營負擔。
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唐松林表示,無陪護病房的推廣落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人力、財力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建議醫院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共同協商,設定好相應的標準和培訓流程,加強護理隊伍建設。相關部門在研究制定無陪護病房服務價格政策時,要充分考慮患者的承受能力,并做好與現行醫療服務收費標準相銜接。
“從我們目前取得的效果來看,無陪護病房的開展實施,讓住院患者不再依賴家屬,家屬可以安心工作,患者、家屬、醫院三方都受益,這應該是未來醫療護理的趨勢。”長沙市第四醫院黨委書記鄧雄飛說。(記者 李婷 趙嘉偉 龍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