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年味兒更“燃”——春節體育年俗熱新觀察_中國去九宮格講座網

新華社太原2月26日電(記者劉揚濤、馬曉媛)撓羊賽、跑馬排、健身龍、演社火……眼下各地體育年俗活動異彩紛呈,讓喜慶的春節氛圍多了一些“燃”的味道。人們在體驗古老民俗的同時,欣賞一個個力與美迸發的瞬間,感受文化之美、體育之美。體育年俗火爆的背后,是中國人對傳統習俗的重視和傳承,也體現了百姓對健康、多彩生活的崇尚與追求。

體育年俗“點燃”龍年春節

“抱腿!使勁兒!倒了倒了!”農歷正月初九宮格十下午,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古城廣場上人山人海,一場激烈的撓羊賽正在上演。賽場上,兩名選手斗技角力,爭得面紅耳赤。賽場下,觀眾扯著嗓子加油、叫好,喊得也是滿臉通紅。

撓羊賽是流行于忻州地區的一種民間摔跤活動,已傳承近千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撓”在當地意為“扛”,“撓羊”就是“扛羊”,意為比賽獲勝者可將一只羊扛走。

“別人有‘村超’,撓羊賽就是我們的‘村跤’。”項目傳承人朱富山告訴記者,在忻州市的忻府區、定襄縣和原平市等地,幾乎人人都愛看摔跤,很多人都參與摔跤。村里逢年過節、辦廟會,都要組織撓羊賽,男女老幼齊上場,有時能從晚上一直比到天亮。

夜幕降臨,距離忻州古城70多公里遠的太原古縣城里,一場盛大的社火表演正在進行。走在最前面的表演者叫賈天倉,只見一條一米長的軟繩,兩頭各拴著一個燃著木炭的鐵絲籠,在他的手指間、腕部、嘴上九宮格被耍得上下左右飛舞,籠中木炭借風變紅,猶如一條條火龍繞人翻滾,引來觀眾的陣陣驚嘆。

賈天倉介紹說,他表演的項目叫“風火流星”,主要流行于太原市晉源區,是一種集傳統雜技與武術于一身的民間技藝。“風火流星與武術關系密切,把繩兩端的鐵絲籠換成金屬錘頭,就是流星錘。練習時從頭到腳都有動作,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它趣味性很強,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他說。

撓羊賽和風火流星只是春節期間民俗體育活動的冰山一角。在全國各地,舞龍舞獅、社火表演、踩高蹺、扭秧歌等各色項目紛紛迎來高潮,民俗體育熱潮涌現。

傳統民俗蘊含無瑜伽場地限“動能”

春節期間,89歲的撓羊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崔富海跟家里小輩們學習用手機上網,因為網上有他心心念念的摔跤賽直播。

崔富海是第一屆全運會摔跤冠軍,他的家族中五代人都從事摔跤事業。“我父親就是撓羊漢,我從小喜歡摔跤。那時候條件差,隨便找個草垛都能摔,有時為了去別的村參加一場比賽,我得徒步走二三十里1對1教學地。會議室出租”他說,“現在孩子們條件好太多了,有了專業的場地、設備。我的重孫子現在是摔跤教練,經常出國參加比賽,坐飛機方便得很。”

時代在發展,但在小樹屋崔富海的眼里,擁有悠久歷史的撓羊賽,其精神內涵卻始終未變。

“撓羊賽的一個特點是不分大小、不設級別,任何人都能上場切磋,賽場上經常出現以小博大、以弱勝強的情況,這也是觀眾最喜聞樂見的。”崔富海說,“拼搏、不服輸、敢于挑戰,這種體育精神是摔跤賦予我們的財富。”

在山東省青島市,名為“健身龍”的民俗體育項目也迎來了傳承發展的好時期。健身龍又叫“彩帶龍”,由傳統舞龍演化而來,龍頭用一根短繩系著,龍身由10米長的絲織物制作而成,牽動龍頭時,龍身隨之飄舞,煞是好看。

“今年是龍年,健身龍項目特別受關注和青睞。”青島市民俗體育協會會長崔振華說,近年來健身龍項目發展很快,長期參與人數從過去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三五百人,其中還有不少學生。

崔振華表示,民俗體育類項目歷史傳承久、群眾基礎廣、參與門檻低,容易激發起大眾參與的興趣和熱情,近年來通過運動會、展演等活動的舉辦,參與人數越來越多,在促進大眾強身健體的同時,這些民俗及其承載的傳統文化也在不知不覺間傳承了下來,得以繼續發揚光大。

在傳承中求變、求新

春節期間,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舉行“龍馬奔騰·三都飛躍”新春游園會,賽馬、馬術表演、馬隊巡演等馬文化元素系列活動紛紛上演。賽場上精彩的角逐吸人眼球,賽場下的騎小樹屋馬體驗也讓游客興趣濃厚,紛紛在賽道上感受馬背上的樂趣。

賽馬是水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也是慶祝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水族賽馬的獨特之處是不需要馬鞍,保持原生態的騎法。近年來,隨著這項民俗越來越受關注,其在保持自身傳統的同時,也在不斷發展,融入更多娛樂性、體驗性元素,以此吸引更多外來游客。

據統計,2月15日活動當天,三都自治縣接待游客接近2.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過2000萬元。從民俗到名片,賽馬為當地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對于百姓也有了新的意義。

像水族賽馬一樣,隨著時代變遷,如今越來越多的年俗體育項目正在積極探索形式、內容上的改變與創新。在傳承中不斷發展,是對它們最好的保護。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